咨询热线
400-102-0810

探索,源于好奇,不止于好奇——2023高考作文

2023年的高考在初夏的凉爽中拉开帷幕,芒种过,仲夏始,十年寒窗,自有收获!


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聚焦“探索”主题,让学生在思考个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同时对自身进行深度的叩问,充满启发性。


让我们一起看看作文原题吧!


01
【原题再现】
图片


图片


02
【作文审题】


01
李晓明老师:

首先,“一个人”是独自面对,这考量的是“个体如何面对世界”的问题。“一个人”不借助外力的面对世界,让人不自觉的想到马尔克斯的“人生的本质是孤独”。那么,“一个人”探索是为自证,还是有其他目的呢?


其次,“探索”“陌生世界”就是要我们跳出已知的熟悉的圈子,走向未知的陌生的领域,跳出舒适圈。我们可以去讨论这种“探索”是主动的呢,还是被动的呢?


然后,“仅仅是”限制了对“一个人去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解读,就是作文的展开是要奔着归因法探讨的。我们要考虑到“好奇心”是有不同类型的,有求知博识的好奇心,也有猎奇八卦的好奇心等等,不同的好奇心带来的对陌生世界的探索是不同性质的。更要考虑到“好奇心”只能是我们主动迈开脚步的其中一个原因。


最后,一个人去探索陌生的世界,走出舒适圈,可能是主动的选择,好奇心、求胜欲、责任感、理想信念等等都可以是主动选择的动因;也可能是被动的无奈,现实困境和时代的潮流会把人推离舒适区,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陌生的世界。由主动到被动,由内因到外因分别论述。

02
阮诗尹老师:

1.阐述关系的合理性。


第一个问题:一个人乐意探索陌生世界是因为好奇心吗?


好奇心是对这个世界与生俱来的新奇和疑问。在童年时,一只雨季的青蛙,一朵造型奇异的云,都会引发我们的好奇心,对这个陌生的世界问“为什么”。这是最纯真也最本能的发问,也正是这原初的本能引领人们探索陌生世界,找寻未知的答案,在找寻答案时求知欲被满足,因得到正向反馈而感到快乐,从而更加乐意去探索。


因此我们可以说,因为好奇,所以乐意探索,这条因果逻辑链是没有问题的,但接着,我们就要关注到材料中的一个限定词,“仅仅”。


2.展现对问题的思辨性。


“仅仅”二字不单给我们的思考框定了一个范围,也在暗暗地引导我们的思考方向,我们可知出题人显然不认为仅仅是好奇心这单一的因素决定了一切,那么就来到下一个问题:除了好奇心,还有什么在驱使我们探索这个世界呢?


在第一个问题中,我们的文章侧重讨论人的童年,而人总会成长,在一个人生命的尺度上,不会永远局限于小孩子那种幼稚而感性的疑问。孩童会关心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这是出于感性思维,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好奇心聚焦于自身发展,展性理性思维。独立理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怀疑、推理、得到解答,在这个探索陌生世界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探索我们自身,找到我们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从而获得发现自我的乐趣。


除了理性思维,例如社会需求、生存与竞争、发展环境等,都是令我们乐意探索陌生世界的因素。


3.呈现独立的对话意识。


在跟着材料的思路走完后,我们还要问自己:对这个话题我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呢?我能不能质疑或反驳呢?这才是展现我们思维深度之所在。


当我们谈论好奇心时,这好奇究竟出于何种目的?很多时候,那不再是纯真的好奇心,而是那种八卦的、窥探他人隐私的乐趣感,这其实是一种恶劣的窥私欲。而当你以他人的隐私为乐,是否恰恰证明了自己的生活是无趣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的好奇心驱使我们探索未知世界,但更重要的,是这好奇心背后的深意,是满足求知的欲望、探索未知的理性、开拓新门的勇气、发现自我的觉悟,才成就我们不断进步的道标。


4.思考现实意义。


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们大多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许多人失去了探索新世界的欲望和勇气。因此,作为青年,我们更要秉持一颗对世界发问的赤子心,在陌生世界中探索前行。

03
胡玲玲老师:

1.关键词剖析


一个人:主体是个人,而不是集体;


乐意:主观意愿,乐于去做,积极主动。


陌生世界:对于个人来说的陌生领域,比如家乡之外的世界,舒适圈之外的世界,还可能是对于全人类来说的未知世界,对宇宙的探索等。


仅仅:初步推断,好奇心是原因之一,有其他原因吗?


好奇心: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好奇心表现为:(1)对一些事物表示特别注意的情绪。(2)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3)对于怪诞的嗜好或热情。


2.审题重点


(1)为什么乐意?


乐意说明个人主观意愿上想要积极地探索陌生世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少轻狂,一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深思熟虑。作为青少年,应当明白二者之间有所区别。前者是只知道陌生世界的美好,可能是道听途说了只言片语,可能是晕轮效应,让他们在脑中构建了一幅乌托邦美景,再加上年轻气盛,便不管不顾地出发,前去探索陌生世界。后者是明知陌生世界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却仍然不甘心一辈子托庇于长辈,囿于乡里,人生于熟悉地一成不变,进而在明知道陌生世界像一座充满了诱惑陷阱的大山的前提下,仍然选择向山进发。


(2)一个人乐意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除了好奇心,还有什么?


比如对陌生世界的期待,期待这个陌生的世界能给自己一个展示自我、施展抱负的舞台,期待在这个世界能够抓住机遇,一飞冲天;或者不惜求功利的结果,单纯期待能够在陌生的世界里磨练拳脚,增长技能;再或是对快速变化的陌生环境的渴望,对新鲜感刺激的追求;也可能是对熟悉世界的厌烦,对一成不变、一眼望到头生活的绝望……

04
蒋文云老师:

材料对一个人“乐意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发问。人们常常将“探索未知”与“好奇心”相联系,但材料希望考生能对此进行更深入地思考,进一步分析“探索未知”背后的深层原因。探索是一种具体行为,这一行为联系了“陌生世界”这一客体与“人”这一主体。


从主体角度来说,人作为有自主意识的创造性主体天然有对陌生之物进行命名与解释的需要,从古代的神话故事、巫术到后来产生的宗教、哲学、科学,都是人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产物。“好奇心”固然是促进探索的动力之一,但“好奇”的背后可能昭示了主体对于未知的恐惧、对于认知新知的渴求,以及因某种内心愿景而产生的开拓创新的使命感。


从客体角度来说,“陌生世界”意味着未知的“宝藏”,也隐藏了潜在的危险。对于个体而言,“陌生世界”是一个人成长路上的必经之地,不穿过“未知”的海洋,就无法达到新知的彼岸。对群体而言,“陌生世界”蕴藏新的机遇,人类正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而这样的进步又促成了人们进一步去探索陌生世界。


一代代“探索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作为一个社会的集体潜意识,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后来者对于“陌生世界”的态度。


由于材料强调了主语“一个人”,因而审题时虽然可以全方位分析,但在立意时不能过分强调社会或群体层面的原因,还是要从个体角度入手分析。


注:本文转载自昂立中学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热门文章

统一客服电话

400-102-081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