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02-0810

古人过夏天:富豪吃冷饮、“吹空调”?普通人怎么办?

凉屋、竹夫人、瓷枕、扇子等

一到了夏天,我们都不愿意出门,爱在空调房里吹冷气。可是古人没有空调怎么办呢?


其实,古人也有类似的空调房,叫【凉屋】。


在唐代,长安城里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房子都傍水而建。用水车把水送到凉亭顶上,水顺着凉亭流淌下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图片


明清时期,有钱人家在厅内凿一口深井,并用盖子盖好,上面凿孔,夏天冒冷气,冬天冒暖气,颇为实用。

图片 图片


没有凉屋的普通家庭,该怎么避暑呢?


我们可以睡【凉榻】,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曾收到好友郑群送的一席竹簟,黄金般的光泽令他欣喜不已,还和全家人一同欣赏,“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


还有一种用竹制成的避暑神器——【竹夫人】,其做法或用竹条编成长笼,或用中空的整段毛竹,周围开孔通风,放置于床笫之间,拥于怀中,无比清凉。富贵一些的人家会枕着【瓷枕】睡,中医养生讲究“头凉脚温”,瓷枕的枕面上是釉,脑袋枕着这样的枕头上睡觉既舒服又健康。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扇子】


扇子在古代,也被叫做摇风、凉友,古人的扇子一般是用竹子编织的。


有钱人用的是用绢帛做成的扇子,这种扇子既用起来比较省力气,也比较有档次。有更高追求的人则会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极富情趣。


对着冰块扇风都是小意思,据《吸睛杂技》记载,汉朝大发明家丁缓,发明了七轮扇,一人操作可以让整间屋子都凉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穿
纱衣、葛、麻

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夏天衣服款式也比较多,各类轻薄凉快的衣服让人挑花了眼。那么古代人夏天穿什么呢?


富人在夏天一般都是穿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纱衣】。“锦衣五重”记载,一位阿拉伯商人看到穿着纱衣的唐朝官员,透过衣服还能看到胸口的黑痣。十分惊叹,靠近观察发现竟有五层之多。

图片图片

那么普通老百姓怎么办呢?


在很早之前,古人就学会了从葛、麻等植物皮中提取纤维制作衣料。《韩非子·五蠹》中说,尧就是“冬日麑裘,夏日葛布”。


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夏天穿的衣服都是由葛布做的。当时越国织出来的是细葛布,极其精细,这种葛布做出来的衣服在夏天穿既凉爽又舒服。


贫穷人家会穿一些麻的衣服,因为葛这种植物生长周期慢,而麻生长周期快,麻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植物,当年就可以收获。


图片图片但夏天还是要下地干活,经常会汗流浃背,为了避免汗水打湿衣服,古人一般会在衣服里穿件“竹衣”,穿在身上具有透气和隔汗的功能。“竹衣”是由竹子编制的,和如今夏天睡凉席效果相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冰饮

夏日炎炎,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在空调房内吃西瓜、吃冰淇淋,各色花样的冷饮成了我们的最爱。


消暑是我们夏日生活的一大主题,那么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吃什么来消暑呢?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发明了冰窖,在冬天将冰块封存起来,等到来年夏天的时候再享用。


图片


当时就出现了“冰镇米酒”。《楚辞·招魂》中有一句“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是说滤去酒糟的米酒冰镇后喝起来清凉又美味。


但那时的冰镇饮品,并不是把冰块切小以后直接放进酒水里,而是需要用到“冰鉴”来“湃”上一段时间。“冰鉴”可以视作是当时的冰箱。使用时,将冰块置入鉴内,再将盛装了酒水或瓜果的铜缶放入其中。不过这种享受非常奢侈。

图片图片


周朝还专门成立了采冰部门,并设立了专管取冰用冰的官员——凌人。


隋唐时期,人们开始凿深井储冰。城中开始有卖冰的铺子,《唐摭言》中提到“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说明唐朝的时候,市集中就已经出现了卖冰的商人。《云仙杂记》记载:“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可见当时夏天用冰昂贵,平常人家恐怕消费不起。


图片


唐代出现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冰食,贵族宴会上流行高级“冰淇淋”,名为“酥山”。其中,“酥”是一种奶制品。

图片 

古代冷饮业在宋代发展至巅峰,市井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饮品铺子,名为“饮子”。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画面里出现了一家叫作“香饮子”的店面与招牌。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注:本文转载自昂立中学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热门文章

统一客服电话

400-102-081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