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化学等级考试已经结束了。相信点进来看这篇文章的不少同学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想看一下正确答案,化学卷子到底难不难。那让我们先来整体回顾一下卷子。
首先从难易度分布上,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化学“亦简亦难”的“奇葩特点”了。这种特点是需要与大家平常的练习做比较的。 本次等级考的大部分题目依然沿用了我们平常练习题的风格,答题技巧和方法、答题策略一眼就明白,因此大家在经历了考前的认真复习和大量练习后,自然就感觉这些题目稀松平常。但是本次等级考也出现了很多新题型,例如选择18题中利用铁的表面钝化氧化膜进行金属的防护,又或者是解答题第二大题中对“脱除率”这一概念的引入,都会对审题不认真,跟着惯性思维做题的同学产生非常大的困扰。 相较于普通的题目,这种新题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反差,看起来就显得既难又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化学有一定难度了。 虽然大家对本次化学等级考的评价往往都离不开“难“,但是在我们简单评析了本次的题目之后,更加确定了本次等级考与往届有着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 在常规考点,如晶体结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比较、电子式的书写、物质的鉴别等问题上,题目基本符合我们平常的练习要求。而在离子共存、三大守恒、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移动等这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上,仍维持了较为常见的考察方向。我们以三大守恒为例,不同溶液体积的NaOH和二元弱酸反应的电荷守恒,是我们平常一定会练习到的考点。 即便题目本身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模型,同学们只要能仔细观察题目,冷静分析,依然能够找到题目的突破口。从题目的设计上来说,本次的等级考比较能体现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说到等级考改革,做过往年试卷和各区模考卷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印象:“化学越来越像文科了“。这种印象的来源就是分析类问题的占比逐渐上升。我们不妨以有机大题为例。前年的考点中涉及到有机反应步骤的作用,去年则是有机流程的优缺点比较,今年则直接从反应最终产物的”香叶酯“出发,利用反应条件,让我们进行酸醇切分的倒序分析。不难看出,化学的考察方向更加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 无独有偶,本次第一大题中也问到了两种合成氨流程的优缺点分析。如果同学们有合理的从STEM的思想,结合环境、安全、步骤简易度、原子利用率等角度出发,就能掌握通向正确答案的密钥。这也是对同学们“获取信息、分析评价”的理科思维重要的考察。 除了两极分化的观点之外,本次考完网上还是有很多同学认为化学较难,那事实究竟是怎样的?这里我们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本次等级考题目的难度设置非常具有考验性。从题目简单,到选择18~20难度陡然上升,再到解答第一、二题降低难度,第三题再拔高,最后实验题再降低难度平缓收尾。对于身处考场的同学们,在临战的紧张状态下,并不能真的感受题目的难度波动,而是觉得自己一直处于神经紧绷,高强度做题的状态。在考完后,神经瞬间放松,反倒是仿佛真的做了一张难度很高的卷子。 另外,时间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些同学可能在做题时发现卷子中大部分题目比较简单,因此错误地分配了做题的时间。在将要结束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导致在离开考场的时候心态失衡。 以上情况都昭示了在考场中维持一个稳定心态的重要性。在今后的考试中,可能也会出现对同学们有着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们对本次卷子的简评了。对高三的同学来说,化学的学习随着等级考的结束可能就此告一段落了。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想提醒高二的同学们,你们的化学挑战才刚开始,接下来你们需要面对的正是等级考。在接下来的这个暑假中,绝对不能懈怠,更要注意复习方法。因为刚结束有机的学习,可能很多同学对于一些无机化学中的原理性的东西都已经淡忘。那这个暑假就是把化学重要模块一一梳理、复习,再消化、训练的过程。基础部分越扎实,在实战中就越有把握,加油,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