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万中考人数破近十年的新高,各区的也有不小的考生增幅。伴随着自招名额骤减,名额分配计划的大幅上涨,很多尖子牛娃也从自招转而卷进名额分配的洪流。
到我家孩子中考人数会不会更多,竞争压力会不会更大?孩子要如何才能从“人潮人海”的考生脱颖而出,拿下名额?也成了很多23届家长正在担心的问题。
我们首先大致预估一下2023年中考人数: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中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的上海初中的总招生人数120561,对应2021年中考生8w,而当2018年上海初中的招生总人数增长至132770人后,对应2022年的中考人数增长至11万。2023届考生人数则是对应2019年的初中招生人数132990,所以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一下23届考生人数大致还在10-11w+这个区间。
通过这个人数的预估,我们也可以假设,明年投放给各区的名额分配计划应该也不会相差过远,2022年名额分配总数和名额到区含四校八大量如下图所示:
今年名额到区+到校计划总数14975,相比自招名额高出约71%,单看名额到区中四校八大的名额,我们也可以发现今年名额分配的含金量很高,让很多孩子拥有了上名校进市重的机会,还是以拼裸考的形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明年不出意外,综评分数必然不会白给,在没有满分的前提下,同学们争取名额上的参差也将在包含日常表现+最后面试的综评50分中显现出来。
我们挑出四校八大综评考察内容来看一下:
基本可以总结出4点能力:创新实践、解决问题、沟通表达、团队合作,其中创新实践能力这一点,也是综评系统要记录的四点之一,包含四大块:探究性学习报告、科技活动报告、社会考察报告以及创新作品,探究性学习报告不仅是综评面试的重要评定依据,也是除了过硬的成绩实力,在人山人海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拿到心仪学校名额的一些点睛之笔。